空間膜結構概念、起源以及發展進程
摘要: 貴州膜結構,貴陽膜結構,安順膜結構,畢節膜結構,六盤水膜結構,黔西南、黔東南、黔南膜結構,銅仁張拉膜,首選品牌企業——億拓!
聯系電話:15185073299,公司網址:http://www.gyetop.com
膜結構(MembraneStructure),也即張拉膜結構(TesionedMembraneStructure),是依靠膜材自身的張拉力和特殊的幾何形狀而構成的穩定的承力體系。膜只能承受拉力而不能受垂直膜面壓力和彎曲,其曲面穩定性是依靠互反向的曲率來保障,因此需制作成凹凸的空間曲面,故習慣上又稱空間膜結構。古老的膜結構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已經出現,最早是由天然枝條和獸皮搭成的帳篷(Pavilion),然后發展到由金屬或木頭和帆布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從歐洲古羅馬帝國、中國漢朝時代到20世紀初,膜結構幾乎處于一個停滯發展的階段。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化學工業和工程力學迅速發展,高分子合成材料技術得到快速的進步,膜材料擺脫茹毛飲血的狀況,現代膜結構才開始蓬勃發展。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促進了膜結構的發展。1916年美國蘭徹斯特建議利用新發明的電力鼓風機將膜布吹脹,作野戰醫院,但沒有真正成為使用的產品。1945年,一位名為貝爾德的人為美國軍方做了一個直徑16m圓形充氣的雷達罩,由此而衍生出了新的膜結構工業產業。最受人注目的是1968年FreiOtto設計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博覽會上的德國館,其以輕質透明有機織片作為頂部結構,開了膜結構商業化的先河。1972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上一座氣承式膜結構的擬橢圓形美國館(尺寸141×84.5m),首次采用了聚氯乙烯(PVC)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跨度的膜結構。以后,膜結構便迅速的發展。膜結構的發展總是和膜材(MembraneMaterial)的進步分不開的。